矿山镇林下种植助农共富
近年来,矿山镇立足本地优质林地资源,创新探索“林下菌药”立体种植模式,让昔日闲置的林地变身“绿色银行”,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径。

“以前山林只靠树木慢慢增值,现在林下种出‘双宝贝’,一亩地能赚两份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正在采摘大球盖菇的种植户熊兴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矿山镇林业站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实地勘察与反复论证,矿山镇确定了“林上护林、林下种药、隙地植菌”的立体布局——依托黄精喜阴耐湿的生长特性,在松、柏等经济林下规模化栽种;借助大球盖菇对遮阳环境的需求,在树下配套栽培,构建起互补共生的生态系统。这种模式暗藏科学玄机:大球盖菇的培养料以玉米秸秆、木屑等农林废弃物为主,既大幅降低种植成本,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采摘后的菌渣经自然发酵化作天然有机肥,为百亩黄精生长持续供给养分;而黄精的根系固氮作用,又能不断改良土壤质地,形成“菌菇养地、药材增收”的良性循环。


眼下,矿山镇30亩林下大球盖菇种植示范基地正迎来采收旺季。“4月底种下去,6月初就现蕾,每天都能采收,能一直采到10月左右。”熊兴友介绍道,矿山镇的气候条件格外适宜大球盖菇生长,6月份更是长势最佳的时期,每亩产量能达到三吨至三吨半。当前已进入冬季,受低温气候影响,大球盖菇生长速度放缓,产量较此前有所减少,价格有所提升,按照品质分为四个等级,均以5斤装打包成件定价:一级菇每件90元左右,二级菇每件70元左右,三级菇每件50元左右,四级菇每件30元左右。采收后由者海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通过冷藏车点对点发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球盖菇深受消费者青睐,口感鲜嫩爽滑,清炒、煲汤、做馅料皆为佳品,甚至可直接作为刺身食用,搭配芥末蘸水堪称“鲜掉眉毛”。


黄精种植则展现出“长期聚宝”的独特优势。在洒衣村双水沟小组的黄精基地,种植户吕荣飞望着长势喜人的幼苗满脸期待:“这是今年春天刚种的,目前长得很好,预计两年后进入盛产期,每亩能产200公斤左右。要是后续做成‘九蒸九晒’的精品,附加值还能大幅提升。”虽然尚未产生收益,但他已通过电商平台提前对接药材采购商,为未来销售铺平道路。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黄精兼具药用与保健价值。如今,黄精不仅是中药配方的重要原料,还被开发成黄精茶、黄精膏、黄精蜜饯等多种健康食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为种植户带来稳定可期的收益。

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广,矿山镇林下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托底与技术护航。矿山镇以政策为支撑、技术为保障,全力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林下种植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力支柱。

矿山镇主动对接县级主管部门,精准整合涉农资金,推出靶向奖补政策,对连片种植、良种繁育的农户给予重点扶持,有效降低了群众的种植门槛和经营风险。同时,积极对接市场资源,与多家药企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黄精、大球盖菇等产品搭建起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解决群众“种得出、卖不掉”的后顾之忧。该镇专门邀请农业专家团队入驻,定期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种植、管护工作,帮助大家快速掌握科学种植技巧,稳步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通过技术赋能,不仅让初涉该产业的群众快速上手,更推动产业从“粗放种植”向“精细管理”转型,为后续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产业规模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矿山镇已发展林下种植130余亩,大球盖菇种植凭借可观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经济收益,让首批种植户尝到了甜头。
矿山镇:雷蕾 编辑:罗丽红
校对:李炳昌 审核:刘光信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