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直以为盱眙穷乡僻壤、地隅偏塞、默默无名,是小龙虾才让盱眙名扬海内外。其实不然,早在唐代甚至以前,就有外国名人来到过盱眙,并与盱眙结下不解情缘。这里所讲的唐代、宋代、明代的三个外国名人,就是其中一斑。
一、唐代:何国高僧泗州建佛寺
唐高宗龙朔年间,盱眙来了一位外国僧人——僧伽。
僧伽(?~710年),西域何国高僧,他云游四方,传佛讲法,于唐龙朔初(661年)来到中国。他常手捧净瓶,手拿柳枝,有人问:“师父何姓?”答曰:“姓何。”又问:“师父何国人?”答曰:“何国人。”(《隋书·西域传》、宋《冷斋夜话》)。僧伽大师先在长安、洛阳等地教化,又去了江南,云游于江淮之间,在狼山创“广教寺”,在山阳创“龙兴寺”。再到临淮(今盱眙,唐宋时曾名临淮),在信义坊择地建寺,并言:“此地原古寺也!”众疑之,掘地果得古碑,上刻“香积寺”;又得金佛像一尊,上刻“普照王佛”。故建佛寺,供奉金像。
(泗州大圣僧伽大师佛像)
后又在盱眙淮河对岸的泗州城,僧伽坐禅讲佛,收罗弟子,且为民治病,与民祈福,广为善举,故而声名远播。又建“普照王寺”,将临淮金佛移来供奉。此事传至长安,景龙二年(708年),唐中宗御派特使到泗州,旨请僧伽大师。僧伽到了长安,中宗亲自接见,询问佛法,安排道场,宣讲佛经,还尊封为国师。有传僧伽头顶一穴,夜间穴中香气溢出,满屋芬芳。又传大师有法,景龙三年(709年),中原大旱,长安半年无雨。僧伽施法,遥对西天,念念有词,果然普降大雨。中宗大喜,御赐 “普照王寺”匾额。诗圣酒仙李太白,也写赞诗《泗州僧伽歌》云: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景龙四年(710年)三月二日,僧伽大师在长安荐福寺内端坐而终。五月,中宗命长安百官为僧伽送行,由特使将僧伽大师坐化之身送归泗州,建塔供养。泗州为迎接大师遗体入城,特从城西南角新开一门,搭鲜花门楼,以鲜花复棺、鲜花铺地,故称此门为“香花门”,道为“香花路”。后来,唐宪宗又追封僧伽为“证圣大师”,泗州人则尊称为“泗州佛”、“泗州大圣”。到了宋朝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下令扩建泗州僧伽大师塔,雍熙元年(984年)又加封为“大圣”谥号,加之所言大师为“观音化身”,是平安之神、爱情之神,从此圣名广播,朝拜者络绎不绝。宋元丰年间,苏轼途径泗州,拜谒了普照寺,还写下了《泗州僧伽塔》等诗词。元初元佑五年(1318年),重建普照寺及僧伽塔,赵孟頫为之撰文书碑(现此碑存放于盱眙第一山玻璃泉右侧)。如今,全国各地有“泗州大圣寺”数十处,就连韩国首尔也有一座“泗州大圣寺”。正如黄庭坚在《山谷别集》中所言:“僧伽本起盱眙县,于今宝祠遍天下。”
二、宋代:高丽使者龟山留诗篇
到了宋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繁盛,许多国家也都派出使者前往大宋,朝鲜高丽朝使者朴寅亮就因出使大宋,途经盱眙。
朴寅亮(?~1096年),字代天,号小华,高丽竹州(或云平州)人,文宗时登进士第,历任右副承宣、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后以右仆射参知政事。朴寅亮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精通诗词,擅长文辞,善于外交,当时高丽致宋与辽的告奏表状多出其手,曾作上辽的《陈情表》,打消了辽国欲侵占鸭绿江东保州地的企图,以文词之力,解决了一外交悬案(朝鲜郑麟趾《高丽史》卷九五“朴寅亮传”)。《续资治通鉴》也记载了这段故事:庚申(南宋元丰三年,高丽文宗三十四年,辽大康六年,1080年),辽以高丽王昱有疾,命其子歂权知国事。先是,辽欲过鸭绿江为界。高丽上表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臣;尺地之余,何必我疆我理”。又云:“归汶阳之旧田,扶绥敝邑;回长沙之拙柚,忭舞昌辰”。其乃参知政事朴寅亮之词也。辽主善之,遂寝其议。
《高丽史·朴寅亮传》载:高丽文宗三十四年,朴寅亮与户部尚书柳洪及文人金觐等奉使如宋,寅亮为柳洪之副。高丽初期,朝鲜全国刚刚统一,文学还处于沉寂状态。至11世纪,经过一个时期的文化振兴,开始呈现出繁荣局面,产生了金富轼、郑知常、高兆基、李资玄、郭舆、郑叙、郑袭明等一批各具独特风格的诗人,朴寅亮就是其中较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文词雅丽,意境深远,大气磅礴,善于借景物描写以抒发感情。如《金山诗》云:“万叠危岑天倚杵,一竿斜日水浮金”。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他在出使中国时写的诗文,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对中国的友好情谊。中国对他和金觐的诗很为称赞,合二人的作品为《小华集》出版。朴寅亮还著有《新罗殊异传》和《古今录》10卷。高丽肃宗三年(宋绍圣三年,1096年),朴寅亮去世,谥号文烈。
(高丽使者礼部侍郎诗人朴寅亮)
元丰三年秋,礼部侍郎的朴寅亮与户部尚书柳洪等一行由通州海门县新港登临,乘舟溯长江、经邗沟、入淮河,西行前往泗州,夜过洪泽荡,夜幕之中,见水面宽阔,秋风漾波,意将洪泽当洞庭,欲纵思绪梦故乡,故写下《舟中夜吟》诗云:
古国三韩远,秋风客意多。
孤舟一夜梦,月落洞庭波。
船行于盱眙泗州之间,朴寅亮等人驻足船头,观赏淮河沿岸起伏山峦、绮丽风光,尤其为淮上名山龟山而吸引,久久眺望,思绪万千。看到滔滔淮水、高高宝塔、巍巍龟山、森森绿树、层层石阶、严严寺庙,和那寺庙前悠闲自得、对弈棋盘的僧人,真是一派祥和安逸的情景。他真想下船登岸,尽情游览。但行程紧迫,未能尽兴,故而写下《过泗州龟山寺》一诗,相约待回程之时,再来此地重游。诗云:
岩岩峻石叠成山,下着珠蠙一水环。
塔影倒垂淮浪底,钟声摇落碧云间。
门前客棹洪涛急,竹下僧棋白日闲。
一奉胜游堪惜景,故留诗句约重还。
朴寅亮的这首纪行之作甫一传出,便立时得到中土士人的称赏(见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九)。对朴寅亮而言,盱眙、泗州、龟山,是多么美的地方,他又是多么想再次前来小住啊!然而遗憾的是,朴寅亮在回程时却没有机会再来盱眙,更未能登临龟山。但是他所写下的《过泗州龟山寺》却被人们传诵,并收录到《全宋诗》《小华集》书中。而对盱眙龟山这段美好的记忆,也伴着他回到故土高丽,成为中韩友好交流的见证。
三、明代:西洋教士交友冯应京
明代著名传教士利玛窦与盱眙的不解情缘,当从他与盱眙人冯应京的亲密交往说起。
冯应京(1556~1606年)是明代盱眙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其学识渊博,尤精西学,与徐光启、李之藻并称为“西学三柱石”。官为户部主事、湖广监察御史。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擢湖广佥事,分巡武昌、汉阳、黄州三府。绳贪墨,摧奸豪,风采大著。因敢为百姓伸张正义,与阉官税霸陈奉不懈斗争,遭诬陷蒙冤入狱。神父利玛窦得知消息,立即前往狱中探望。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原名马泰奥·里奇,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就来到中国,后被聘为朝廷参事,尊为“泰西儒士”。
(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神父)
利玛窦与冯应京相识已久,交情深笃。利玛窦在南昌传教时,冯应京就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前往,学习西学和数学等。见利玛窦写成《天主实义》书稿,便自己出资为其刊刻出版,还亲自为其写序。这是利玛窦来华传教的第一本书教理书,刊印以后,可谓是风行一时,引起朝野宗教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广泛注意,影响深远(艾儒略《天主教东传文献三编》)。后来,又资助其出版了《交友论》《二十五言》等书,并为之作序,使利玛窦一时名声大振。每谈及此事,利玛窦总是不无感慨地说:“没有冯先生,我何能出书,又何人知我?若如此,我只能在教堂讲经,怎能到京都,又怎能入紫禁城,且能面见皇上呢?”
利玛窦对冯应京的冤狱非常同情,多次劝说冯应京放弃儒教愚忠,皈依天主耶稣。但冯应京笃信传统儒家思想,信奉孔子学说,故当时没有答应。而是在狱中著书,昕夕无倦,完成了煌煌二十八卷的大作《经世实用编》(后此书收录入《四库全书》)。
冯应京被押京城,利玛窦在第一时间赶来探视。在此后的三年里,利玛窦更是经常前来探望,并与他互相通信、互赠礼物、联系不断,这给予冯应京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后来,利玛窦在其著作《中国札记》中记载了此事:
“冯应京任职极为廉洁,毫无贪婪之心,一心为公,执法如山,特别是在审判案情牵涉到孤寡贫弱的时候。那时正值宦官像地狱的魔鬼一样从皇宫里涌出来,征敛赋税,采掘金银,或者不如说是掠夺百姓。派往湖广的那个税官(陈奉)以特别凶暴而闻名。
冯应京是湖广省第一个起来反对的官员,发现自己不足以扼止宦官,就写了三道弹劾宦官的有真实凭据的奏章。但这个宦官毫无迟疑地还击,仅写了一道公文,指控他叛国,称他违抗圣旨,结果这位官员就被罢职,械送北京。到了北京,这位非凡的人奉旨受了毒打,被投进狭窄的牢房,不得与友人交流。他以极大的耐心忍受皇帝的这种暴怒,这倒使他更孚众望,更受尊敬。”
冯应京蒙冤入狱,朝中许多大臣都为其鸣冤不平,利玛窦也多次专门上疏皇帝,请求赦免冯应京。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乙丑客星之变,朝野哗然,万历帝方才下令将关了三年多的冯应京释放。利玛窦又来前看望他,打算为他举行洗礼仪式,让他正式加入天主教,终因皇上只允许冯应京在京不超过三日,时间仓促未能如愿。半月后冯应京回到盱眙,便一病不起,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病逝于盱眙家中。死后葬于县城西南。名入祀湖广名宦祠、盱眙乡贤祠,获赠太常少卿荣誉官职,谥号恭节。并被写入《明史》,流芳百世。利玛窦痛失知己,深为悲痛,在书中写道:
“希望天主看在冯应京给我们所做的好事,又看他为宣传圣教信仰所有的热忱,和他愿信天主的愿望,当他就算是领洗,使他的灵魂得享永生。”(利玛窦《中国札记》)。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