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传说中有脚臭的草
秋天去爬富阳野山,竹林边开满了白花败酱。茂密的叶片盖满了地面,一支支笔挺的花茎能有半人高,撑起数个或大或小的伞状花序。
乍一看,可能会以为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是伞形科的物种,但它其实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APG分类系统则将它系统归入忍冬科。凑近看花,虽然花一样都是5数,但白花败酱花是合瓣花,花冠裂成5瓣儿;而伞形科花则是离瓣花,5瓣花瓣互相分离(伞形科的典型代表之一是野胡萝卜)。白花败酱的花冠内生满了绒毛,5枚雄蕊和1枚雌蕊从花冠管内伸出,雌蕊的柱头是一个黄绿色小球,微微弯曲,看起来有点可爱。
这个季节的花可是稀缺资源,你看那些花序上,蜜蜂、切叶蜂、叶蜂和各种不知名的昆虫都在大快朵颐,振翅声嗡嗡不绝于耳。
有时能碰到乡民采收白花败酱,说是做药材出售。晒干后一斤才卖得几块钱,一整面山坡的白花败酱,估计也就卖一百多。所幸白花败酱是多年生植物,若不破坏地下的根茎,来年还能开满山坡。这个草的生命力真的很强,打过农药的茶园边、竹林下也能长得茂盛。有时能见到乡民割了败酱,成堆丢在路边任其干枯腐烂。
这个草吧,新鲜的时候没啥味道,但要是晒干...... 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要叫它败酱了。陶弘景曰:根作陈,败豆酱气,故以为名。但我确实没闻过败豆酱是啥味道,只觉得像脚臭,或者是那种在阴湿处放了半年的烂抹布味。
虽说如此,败酱也还是一种不错的野菜,确实有一点点豆瓣酱味。吃败酱主要是在春季,以刚出苗时的嫩叶为佳,辨认的时候主要得看基生叶,它的叶基部呈明显的楔形,就像个插土里的标签牌。不过我个人不建议采败酱吃,因为确实比较容易采错。
花后,白花败酱结果,小果子长的与榆钱很像,种子边上有膜质的环状结构。待其自然干枯后,膜翅的脉络非常明显,是一种颇为美丽的天然干花素材。
白花败酱在中国植物志中的正式名其实是“攀倒甑”。甑是一种炊具,用于蒸煮。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反正我是没查到。败酱属还有个怪名字植物,叫墓头回 (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莫非是说它能起死回生?与攀倒甑不同,墓头回开黄色花,花朵较前者稍大。此二种在杭州都能见到。
https://mp.weixin.qq.com/s/S5OBfUR0LY6mZnqLAtFpRQ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