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银丝为骨,釉上写“诗” 《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点赞丽江珐琅银器

媒体:人民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玉龙雪山保护区管护局 2025/11/14 10:31:54

银丝为骨,釉上写“诗” 《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点赞丽江珐琅银器

 

10月21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2版“视觉广角”

刊发文章

《云南丽江珐琅银器:银丝为骨,釉上写“诗”(我与非遗)》

整版点赞丽江珐琅银器

全文如下

↓↓↓

云南丽江珐琅银器:银丝为骨,釉上写“诗”

(我与非遗)

透明滴管中盛着翠蓝珐琅釉料,银壶表面是掐丝绘就的牡丹纹样。沾着颜料的手轻轻捧起壶身,谭志平目光专注,如同手握银针的绣娘。“填蓝跟绣花一样,是个精细活。”

1976年,谭志平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金官街的银匠世家,是“谭记银匠”第四代传人。他正在制作的是掐丝珐琅银器。永胜掐丝珐琅银器已有800余年历史,集冶金、铸造、锻打、雕、錾、锤、绘画、窑烤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因器形优美、装饰繁丽远销缅甸、印度,成为茶马古道上的珍品。2021年,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以银为胎,掐丝为骨,珐琅作魂”是谭志平制作珐琅银器的秘诀。烧制银器成型后,谭志平用极细的银丝勾勒图案,这一步叫“掐丝”。“0.3毫米的银丝要18次弯折,才能勾勒出牡丹的美。”谭志平说,银丝图案定型后,再小心翼翼地给银器加温,让银花焊牢在银壶上。经过清洗后,下一步就是“填蓝”。

图片

裁剪银片,准备打制银胎。(朱远灵摄)

图片

在银胎上“掐丝”。(朱远灵摄)

图片

在银胎上“焊丝”。(朱远灵摄)

图片

在银胎上“填蓝”。(朱远灵摄)

珐琅釉料是矿物质制成的玻璃质颜料,涂在银胎上经炉火多次高温烧结后,出炉的珐琅银器既具有金属的坚固性,又有瓷器的光滑和玻璃的色泽。谭志平说,珐琅釉彩是时间和温度的游戏。“釉料填涂必须精确到0.1毫米才能避免流釉,判断釉料火候是否足够,需要把握近800摄氏度窑温,靠的是30多年经验”。

图片

谭志平(右)在伯父谭继成指导下为银胎“填蓝”。(朱远灵摄)

谭志平14岁起跟随爷爷、伯父和父亲学习珐琅银器制作,在学习过程中,他被银水烫过,被银片割伤过手指,面对制作所需的十几道细分工序有时也浮躁难耐。但爷爷对他说的话让他印象深刻:“一定好好学,把这门手艺继续做下去。”

图片

处理半成品上的气泡,使其光滑平整。(朱远灵摄)

1996年,20岁的谭志平带着36把银锤、一箱祖传模具,在永胜县三川镇开起了第一家珐琅银器铺。当时,永胜当地长期使用的多为小件珐琅彩器具。谭志平最初也以制作百家锁、手镯等首饰为主,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机器生产的冲击,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谭志平说,市场需要什么,传统手工艺应当因时而变。

谭志平一方面保留掐丝、填釉等核心手工工序,另一方面则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引进电烤炉等设备,改良纯银制作和珐琅制作工艺,创新打制了多形百家锁、银菩萨、龙头壶、凤头壶、牡丹花壶、新式酒具等多种器具。

图片

谭志平设计的茶具作品“彩银之蓝”,包含花朵、大象、孔雀等云南特色元素。(受访者供图)

据谭志平回忆,工艺创新带来的改变,在一把暗八仙银壶上。“用炭火炉烤制时,壶身前后的釉面成熟度很难把控,往往前面光滑但后面欠火候,失败了很多次。”谭志平说,后来,自己跟电焊工一起研究特制风罩,使用电烤炉把控不同釉料的成熟温度和时间,复杂的大件珐琅银器制作实现突破。如今,谭志平工作室注重改良创新,已有4大类800多个种类的产品。2013年,其作品《掐丝珐琅彩银鱼嬉荷塘酒具》获得全国非遗联展金奖。

图片

采用炭火烧制掐丝珐琅。(朱远灵摄)

传承与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的时代课题。2012年起,谭志平成立公司,扩大珐琅银器产业规模,积极参与展览等活动,推动永胜珐琅银器“走出去”。在多方学习后,谭志平下定决心在三川镇成立“谭志平工作室”,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学习机会。

图片

谭志平在展会上向外国参观者展示产品“彩银之蓝”。(受访者供图)

“现在,常年有保山学院、昭通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的学生来此学习体验。”作为这项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谭志平正长期指导12名学生。“我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历史淬炼的珐琅之美,让这门非遗技艺传下去。”谭志平说。

图片

阅读 9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