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桂孝树 文/摄 提起庐山三大古寺可以说是世人皆知,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被人们称之为庐山三大名寺。每一座名寺都伴随着经典诗篇不断传唱。唐代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诗让大林寺名声赫赫,然而大林寺今已难寻觅,但白居易咏诗的花径依然吸引四海游客前来欣赏。 西林寺和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被称为二林。苏辙在《不到东西二林》诗中所写的“山北东西寺,高人远永师。来游亦前定,回首独移时。社散白莲尽,山空元鹤悲。何年陶靖节,溪上送行迟。”就是当年在此游玩时的感悟。唐代白居易曾在此游玩和留宿,并留下《宿西林寺》“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一诗。从西林寺向东远眺便是庐山,香炉峰难以辨认,因它融入于巍峨、葱茏的匡庐之中,四季云蒸雾腾,难见尊容。昔日苏轼在此留下《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传颂千年的绝唱,让西林寺声名远播。 关于苏轼题诗还有一段故事,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由黄州(今湖北黄冈)贬迁汝州(今河南临汝)途经九江,与友人参廖和黄庭坚同游庐山后到西林寺。据说苏轼刚到庐山时,见到山谷奇异又秀丽,感觉到这是平生从未看到过的美景,面对如此秀丽风光两眼几乎是应接不暇。寺中众人一看到他,就像现在的粉丝追星,纷纷叫了起来。苏轼看到墙壁上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题西林壁》成为千古佳诗。 西林寺是庐山最早的寺院之一,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西林寺与东林寺均依庐山而立,相距不过百丈,景观各有千秋。东林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西林寺则小巧紧凑,秀丽严谨。西林寺最初是沙门竺昙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晋太元二年,慧永只身来庐山,作为庐山第一个道人,江州刺史陶范捐舍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慧永主持西林寺后,精心修禅,苦心经营,数年后,就把西林寺拓置成为殿阁台室齐备的庐山名刹。随后,慧永的同门师弟慧远由北来此后,说服了当时的江州刺史桓伊,给慧远建了一处新道场,位置就在慧永西林寺之东,故称东林寺,创建于公元386年,并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发祥地。唐代高僧鉴真曾至此,和寺中高僧智恩和尚同渡日本,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慧远为始祖,东林寺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西林寺自晋至唐鼎盛,公元731年由唐玄宗敕令重修,后来元朝时被焚烧,明朝修复后又被毁掉,此后长期没有修复。1989年始,历时七余年,修复了千佛宝塔,新建大雄宝殿、天王殿、阿弥陀佛殿、地藏殿、观音殿、藏经殿、客堂、斋堂、佛池等,庙宇宽敞,佛像高大,规模不亚当初。西林寺内有《十八罗汉图》《五百罗汉图》等画卷,《大藏经》及各类佛学经典图书千余册,晋、明二代碑刻、塑像数件。 位于西林寺后面的七层千佛宝塔最有特色,千佛塔又名“砖浮屠”,唐开元年间由唐玄宗敕建,塔内供佛像千余尊,高46米,为七层六面楼阁式砖塔。明王鸣玉重修。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塔顶曾裂开,至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自行愈合。底层南北开门,正门向南。底层至七层分别为千佛塔、羽室才、金刚、灵就来、无上法、聪雨花、无明藏。塔为空心塔,外状崔巍,高耸峭立,为西林寺的标志。塔内外供奉佛像共计1008尊。从此千年千佛宝塔,重振雄风,不逊昔日光彩。在千佛塔旁边的石碑上,有北宋文学家苏轼所题的《题西林壁》。 西林寺历尽战乱数度兴废,世事沧桑,1989年,来自台湾的觉海法师回大陆探亲。她不顾年逾古稀,赴东林寺接见果一法师,言其不忍看到西林寺荒圮冷落,发愿要重建西林寺。觉海法师的想法立即得到九江市各级政府部门及佛教界人士的一致赞同。1989年9月,重建工程全部启动。西林寺的重建工程耗资多、规模大,在重建期间,觉海法师不辞千辛万苦,夜以继日,精心筹划,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日夜在工地督检质量,采购运输材料。历时七年有余,总建筑面积九千平方米,现已初具规模。如今西林寺巍峨屹立于庐山上,重放异彩,觉海法师终于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现在西林寺成为一处尼姑庵,女众道场,因过去是僧人驻地,现今为尼姑驻地,为了显示区别,1989年觉海法师将西林寺更名西琳寺,林字加王旁是为了区别东林寺,琳字为美玉之意,体现寺中居女尼的特点。然而这一个林字之改就是30多年,期间给人们造成很多误区。毕竟西林寺已经流传1000多年,早已深入人心,很多人来此游玩时,发现这“琳”字与历史记载中“林”完全不同,心里不明就里,从而导致很多人以为西林寺就是“西琳寺”,家住西林寺附近的九江市政协委员陈尚健,因从小生活在这里,对西林寺和东林寺有着很深的感情,当碰到外地朋友问其西林寺为何名字不同之时,他才发现林字真的不同了,尽管只是一字之隔,但简简单单的一个“琳”字却已改变了千年的历史传承。在中国既有北少林和南少林之称,但从未改变名字,西林寺与东林寺经过千年的文化熏陶早已深入人心,西林寺改名对民众而言是不小的折腾。 常言道,一方山养一方人。附近的村民也认为改名字很不妥当。为了尊重历史,不让世人被名字误导,身为市政协委员的陈尚健提出将“西琳寺”重新改回“西林寺”的提案,得到政协领导和濂溪区政府大力支持,并通过相关部门要求西琳寺将有关“琳”字标志全部改正过来,这一提案通过后快速落实。如今,寺里的门楼、碑石、路牌等全部更改过来,让千年文化重新回到原来的轨迹。 |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