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四大名山与洞天福地

媒体:原创  作者:森兰
专业号:森兰 2016/6/28 10:37:12

道教四大名山与洞天福地(全)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四处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的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间主要景点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观、天乙真庆宫等近百处。

四川青城山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这里林木青翠,峰峦多姿,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青城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张天师)曾在此创立五斗米道,因此,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38处。著名的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官等,并有经雨亭、天然阁、凝翠桥等胜景。

江西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龙虎山的著名景点有天师府、上清官、龙虎山、悬棺遗址和仙水岩等。

安徽齐云山

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齐云山海拔高度为585米,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

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十大洞天,是道教中认为上天派群仙治理之所,它们分别为:

王屋山洞,一称小有清虚之天,即山西垣曲河,河南济源两县的王屋山。

委羽小洞,一称大有空明之天,即浙江黄岩县的委羽山。

西城山洞,一称太玄总真之天;疑是青海的西倾山;

西玄山洞,一称三元极真之天;即西岳华山。

青城山洞,一称宝仙九室之天,即四州青城山。

赤城山洞,一称上清玉平之天,即浙江天台县赤城山。

罗浮山洞,一称朱明辉真之天,即广东罗浮山。

句曲山洞,一称金坛华阳之天,即江苏茅山。

林屋山洞,一称元神幽之天。即江苏吴县西洞山。

括苍山洞,一称成德隐玄之天。即浙江仙居、临海两县间的括苍山。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

第一洞天 霍桐山洞周回叁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

第二洞天东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衮州乾封县。

第三洞天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

第四洞天西岳华山洞周回叁百里,名曰物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

第五洞天北岳常山洞周回叁千里,名曰物玄洞天,在州常山曲阳县。

第六洞天中岳嵩山洞周回叁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

第七洞天峨嵋山洞周回叁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

第八洞天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

第九洞天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

第十洞天会稽山洞周回叁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

第十一洞天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

第十二洞天西山洞周回叁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

第十三洞天小沩山洞周回叁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陆县。

第十四洞天潜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

第十五洞天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

第十六洞天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

第十七洞天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

第十八洞天华盖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

第十九洞天盖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

第二十洞天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

第二十一洞天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

第二十二洞天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客州北流县。

第二十三洞天九疑山洞周回叁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

第二十四洞天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

第二十五洞天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

第二十六洞天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七十里。

第二十七洞天金庭山洞周回叁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

第二十八洞天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

第二十九洞天仙都山洞周回叁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

第三十洞天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

第三十一洞天钟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

第三十二洞天良常山洞周回叁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客县。

第三十三洞天紫盖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

第三十四洞天天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

第三十五洞天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县。

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

道教七十二福地

七十二福地《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福地,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福地,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福地,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福地,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福地,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福地,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福地,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福地,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福地,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福地,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福地,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福地,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福地,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福地,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福地,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福地,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福地,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福地,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福地,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福地,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福地,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福地,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福地,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福地,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福地,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福地,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福地,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福地,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福地,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福地,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福地,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福地,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福地,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福地,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福地,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福地,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福地,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福地,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福地,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福地,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福地,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福地,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福地,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福地,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福地,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福地,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福地,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福地,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 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福地,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福地,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福地,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福地,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福地,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福地,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福地,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福地,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福地,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福地,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福地,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福地,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福地,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福地,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福地,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福地,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福地,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福地,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福地,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福地,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福地,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福地,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福地,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阅读 441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