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建引领到团队建设,从筑牢生态屏障到生物多样性监测,从湿地修复到全景展示,从弘扬北大荒精神到践行“挠力河品质”……黑土地上,人们细数着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光时刻”,传颂着“挠力河的故事”。
2023年,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秉承“一手抓保护,一手促发展”的理念,打造党建品牌,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打造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北大荒模式”,全力跑出北大荒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加速度”。
鸟瞰挠力河
一幅美轮美奂的自然画卷
总面积16万公顷,地跨佳木斯富锦市、双鸭山宝清县和饶河县,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在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建三江分公司所属的11个国营农场境内,以水生、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有植物1047种、野生动物593种,属于国家特大型湿地保护区,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寒冬的黑龙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野生鸟类觅食困难。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胜利管理站组织力量开展人工投喂行动,切实解决候鸟的“粮荒”问题。
其实,投放“口粮”只是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发现世界新物种。通过昆虫调查、湿地植物、水生鱼类等专项调查以及生态保护成效评估等科研项目,全面摸清保护区生物种群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面向世界发布挠力河保护区首次发现的新物种挠力河耗姬蜂,为保护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23年全年累计观测到丹顶鹤391只、白枕鹤381只、东方白鹳1171只、白尾海雕34只、小天鹅5000余只、白琵鹭405只、雁鸭类数十万只。
每到候鸟迁徙的季节,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会陆续迎来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雁鸭、苍鹭、罗纹鸭、红嘴鸥等候鸟,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候鸟乐园”场景。
湿地中的鸟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黑龙江挠力河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
一场绿水青山的守卫行动
一片土地因水而生,因水而荣,更因河而繁盛。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宛如一条璀璨的翡翠绸带,充盈着浓郁的绿意和盎然的生命力,与七星河、蛤蟆通河、宝清河、小清河、七里沁河等河流相偎相依,滋养着沿岸千万亩良田。
生态好不好,鸟是晴雨表。
翻看2023年8月的采访记录,东方白鹳、红嘴鸥、苍鹭等鸟类图片、视频映入眼帘。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系统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栖息地营造,孕育出丰富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通过构筑“空天地”一体化管理平台,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制度管理,与北大荒集团所属5个分公司和18个农场签订保护区管理目标责任状,组织近百名基层巡护人员开展日常巡护管理工作,2023年累计出动巡护5000余人次,出动车船1000余人次,巡护总里程10余万公里,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00余只,完成修复湿地面积10000余亩。这些数据看似枯燥,却是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接续奋斗的结果:碧水、蓝天、绿草、繁花、禽飞、鱼跃……宛如画卷般绚丽多姿。
在宣传条幅上签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岸生态好了,出产的农产品大受欢迎。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湿地保护带来的好处,开始自觉自愿加入到湿地保护中。
一个崭新的生态发展局面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需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打好绿水青山“保卫战”,2023年,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向社会招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1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至此,挠力河保护区硕士及研究生学位学历人员占32.5%%以上,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42.5%。
值得一提的是,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进入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创新打造“挠力河畔党旗红”特色党建品牌。
除此之外,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大荒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以湿地风光、知识科普、退耕还湿、救援演练、鸟类放飞、保护利用等为切入点,组织国家级、省级新闻媒体联合开展“生态北大荒、大美挠力河”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同时,开展挠力河保护区摄影短视频大赛和第二届自然笔记大赛等主题活动,全面展示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果。
鸿雁在挠力河湿地飞翔
无独有偶,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朋友圈”持续扩大,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CBRN)”,荣膺全国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加入“共同体”科研协同攻关委员会,与威海产业研究院和湖州师范学院分别建立湿地保护专用巡护装备研发基地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合作意向。
当前,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利用已成为行业典范、科普宣教的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下一步,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双手守护湿地,争排头、创一流、作表率、带示范,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和模范传播者。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记者:姜斌 刘畅;摄影:李光耀 崔杰 刘立明;视频:张保军 刘畅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