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乡中药材产业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八月的太安乡,分布在高原草甸间的中药材长势旺盛。当归种植基地里,村民忙着除草施肥;云南白药太安生态科技产业园内,采收的滇重楼经加工后通过“数智云药”平台发往全国。从零散种植到全链条发展,太安乡以中药材产业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党建引领,锚定特色产业航向
太安乡党委书记和晓东表示,依托适宜道地药材生长的自然条件,要端稳这碗“老天爷赏的饭”。作为玉龙县“云药之乡”核心区,太安乡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乡党委班子带头学政策、赴多地考察,制定“药薯轮作、全链发展”思路,形成“党委决策、政府推动、企业引领、群众参与”格局。
乡党委牵头成立中药材产业党建先锋队,党员干部挂联担任“产业指导员”,分片包保基地和企业。目前,太安乡已有12家中药材企业、20余个合作社,带动2335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规范化发展,其中当归11250余亩、滇重楼2000余亩,形成规模化集群。
筑牢根基,夯实产业发展底盘
太安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连片当归田与机耕路相映。种植大户继诚说,高标准农田让水肥直达地头,亩产翻倍。
太安乡构建“土地-政策-基建”保障体系。土地利用上,三年投入3674.429万元,完成39149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及74.2711公顷土地整治,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12%。基建方面,投入1500多万元改造乡村道路,乡政府到各村通达率95%;投入400多万元完善水利设施,抗旱能力提升。
政策扶持精准发力,严格落实《玉龙县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奖代补”鼓励企业扩规模,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同时,组织农技专家入地指导,三年举办21场培训班,2010人次农户掌握标准化种植技术。
全链赋能,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云南白药太安生态科技产业园加工车间内,刚采收的木香经过清洗、切片、烘干,变成了标准化饮片。负责人和丽军介绍,7000吨年产能可消化太安乡及周边乡镇药材,二期项目将延伸深加工,提升附加值3到5倍。
太安乡以“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模式,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建成“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产业链,培育20余家本土合作社,带动1000余户农户。返乡青年和诚军就是受益者,他的抖音粉丝达4.2万人,平时会定期不定期发布中药材种植和管理的短视频,同时通过抖音直播销售秦艽等中药材,借助短视频平台助力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2025年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5%;引进瑞康公司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6亩林下仿野生灵芝、100亩重楼保育促繁项目,实现“不毁林、能增收”。
联农带农,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太安村脱贫户和万俊算着收入账:5亩地流转年租金4000元,基地务工10个月收入2.4万元,一年近3万元。
太安乡创新“土地流转 务工就业 订单兜底”模式,流转土地10000余亩,农户每亩年租金800-1000元,释放劳动力就近务工,年用工1.8万人次,务工总收入超216万元。云南白药当归产地仓实现“家门口收购”,鲜品当天变现,减少运输损耗。
订单农业让农户安心,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规避市场风险,种植户“种得放心、卖得安心”。
直面挑战,绘就发展新蓝图
太安乡也面临不少短板,水利设施不足,部分地块灌溉不便;加工场地不足致初级加工标准不统一;品牌影响力有限,同质化竞争,等等。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加快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推广GAP认证;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扩大“数智云药”平台覆盖面;打造“玉龙滇重楼”“太安当归”等品牌,推动“中药材 文旅”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党建引领,补齐产业短板,让太安中药材成为高原上的金疙瘩,让更多农户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太安乡乡长杨霖说。
如今的太安乡,药田连绵,车间轰鸣,直播间热闹,以中药材产业连接生态保护与富民增收,书写产业振兴新故事。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