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帮扶发力!北高寨村人居环境项目冲刺收尾 和美乡村新颜初显
上海帮扶发力
和美乡村新颜初显
秋日的高原阳光洒满九河乡北高寨村的田野与村道。作为上海对口帮扶重点项目,北高寨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正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预计将于9月底全面竣工。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环绕,从泥泞小道到坦途通家,这个传统村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蜕变,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当地各族群众的期盼中徐徐展开。
昔日“短板”制约发展
帮扶项目破局而来
北高寨村(三义河小组、蜻蜓宫小组)地处九河白族乡核心区,却曾因基础设施薄弱陷入发展困境,村内部分硬化路面宽度不足 3 米,裂缝密布,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交通事故频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狭小破旧,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全村无任何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排周边沟渠农田,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暴发,不仅破坏生态,更威胁村民饮水安全与身体健康。“以前村里路窄,下雨全是泥,老人小孩出门都得小心翼翼。污水顺着明沟流进田里,夏天又臭又招虫,井水都不敢随便用。” 提及过往,村民和大叔记忆犹新。
人居环境提升
为破解发展瓶颈,总投资530万元的北高寨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于2025年6月正式启动,所需资金由上海帮扶支持。项目包括生活污水处理、乡村道路修复、公共空间改造、生态照明系统建设四个板块,既瞄准“污水乱排、道路难行”的民生痛点,也为乡村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90%的工程量完成
村庄颜值与功能双提升
现在走进北高寨村,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与初见成效的新貌交织,HDPE双壁波纹管与UPVC排水管已铺设5700米,建设检查井180座,日处理量70吨的一体化 MBBR 污水处理设备即将完成调试,未来出水水质可达一级标准;4000平方米的村内道路修复进入收尾阶段,160 盏生态节能路灯的基座已全部浇筑,夜晚照亮村民回家路的 “光明工程”指日可待;村民活动广场、篮球场、停车场雏形已现,古井、公厕、泄洪渠等历史设施经过保护性修缮,既保留了村落记忆,又焕发新的活力。
“目前管网铺设、公厕改造、泄洪渠疏通等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剩余路面硬化、污水处理设备调试及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工作,将在 9 月内集中攻坚。”项目负责人介绍,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还配套了储能型光伏发电装置,未来可实现能源自给,真正做到“治污”与 “节能”双推进。
东西协作创模式
村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这场村庄蜕变,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帮扶模式与治理理念的创新。作为上海对口帮扶的标杆项目,工程在资金使用、技术应用与群众参与上,充分体现了东西部协作的深度融合。530万元帮扶资金全部精准投入民生工程,通过“政府主导 村民参与”模式,组建村民监督小组,从道路施工质量到公共广场设计,全程吸纳村民意见,老人们提出的传统节庆活动空间需求被纳入规划,年轻村民则为生态景观布局建言献策。同时,项目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参与施工,既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让村民在亲身参与中增强了对家园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以前觉得项目建设是政府的事,现在才发现,这是我们自己的家。” 参与广场建设的村民赵大姐说,看着自己参与修建的篮球场一天天成型,心里满是期待。这种“造血式”帮扶,让“环境改善”与 “民生改善”形成良性互动,真正实现了共建共享。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生态经济双轮驱动未来
未来,随着项目竣工后,北高寨村委会三义河和蜻蜓宫两村也将迈入发展新阶段。九河乡党委政府计划联合企业,依托改造后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等旅游业态,同时建立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项目效益持续发挥。“乡村振兴不是一时之功,要让环境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九河乡党委书记和丽华表示,下一步将以人居环境提升为契机,推动生态旅游与特色种植产业融合发展,让北高寨村成为兼具纳西族“三坊一照壁”文化韵味与现代宜居功能的和美乡村典范。
从污水横流到清水长流,从泥泞小道到光明坦途,北高寨村的蜕变,是东西部协作的生动成果,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注脚。如今,这座传统村落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未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