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杂物间里的琥珀眼睛
1997年寒冬,我揣着介绍信前往牛背梁保护区老林保护站,那年我刚毕业,满脑子都是教科书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宏大概念。老林保护站的铁门被山风吹得哐当作响,姜站长蹲在门廊下抽烟,火星子在暮色里一明一灭。他眯着眼打量踌躇满志的我,突然笑了:“小葛啊,你初来乍到不熟悉情况,先给你派个轻省活儿练练手。”烟头往雪地里一摁,起身领我穿过积雪的院子,推开西头杂物室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消毒水和禽类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这是长耳鸮,翅膀外伤加尺骨骨折,以后就交给你照顾了。” 姜站长说着侧身让出空间,光影交错中,我看见栖木上炸开一圈锯齿状的灰褐色轮廓。昏暗中,那对琥珀色的瞳孔在昏暗里缩成细线,喉咙里发出咔嗒声,像生锈的齿轮在转动,我下意识想后退却僵在原地,活像被猛禽锁定的田鼠。
图片来源网络
夜光灯下的顿悟
最初几天,我和这只后来被叫做“毛球”的猫头鹰展开了一场荒诞的拉锯战。清晨我端着肉条进来,它总把羽毛炸成蓬松的球;中午我清理粪便,它用270度转动的脑袋全程监视;傍晚我添水时,它爪子扣着栖木发出威胁的咔咔响。最狼狈的要数第一次投喂了——竹竿绑着的肉条刚递到它面前,就被一甩头精准丢到墙角,肉块在墙上留下油渍,像在嘲笑我的无知。
夜深人静,我在灯下翻阅着动物行为学的资料,突然一怔——原来猫头鹰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它们栖息在树洞或岩缝中休憩,只在夜幕降临后才开始狩猎和进食。资料上清楚写道:“鸮形目鸟类的视网膜中含有丰富的视杆细胞,对微弱光线极为敏感。”难怪我白天去喂食,它总是半眯着眼睛,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我不禁苦笑,自以为是的关怀,原来是在打扰它的生物钟啊。第二天,我把喂食时间改到日落后的九点,它竟然破天荒没有甩开肉块。
图片来源网络
敌视到信任的距离
随着相处日久,毛球渐渐收起敌意,我有了更多观察它的机会,并进行记录,那些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毛球”的每一个细节:
“1月10日,多云。今天我大着胆子尝试用镊子给毛球喂食,它炸开羽毛,发出急促的鸣叫,姜站长说这是防御反应,建议我不要离它过近。”
“1月18日,小雪。傍晚时我发现毛球行为有异,在栖木上焦躁地扑腾,我立刻叫来同事协助我进行检查,发现翅膀伤口出现了感染。对伤口消炎处理后我不放心,夜里每隔一个小时观察一次情况,直到后半夜毛球安静下来,我才安心回去睡觉。”
“1月22日,晴。毛球第一次在我面前发出'咕咕'的叫声,资料上说这是猫头鹰表示满足的声音。我试着模仿回应,它歪着头看我,似乎在思考这个两脚兽怎么发出这么奇怪的声音。”
“1月25日,晴。毛球的伤口开始结痂,它频繁用喙梳理伤处。兽医检查后说这是愈合期的正常瘙痒,建议在栖木上多缠些软布,防止它抓挠时二次受伤。”
“1月27日,多云。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同事吃了顿饺子,为毛球准备了牛肉、苹果套餐,一起度过了在保护站的第一个春节。”
“2月10日,多云。同事在厨房抓住了一只老鼠,我灵机一动,讨要过来放进了毛球的房间,它立刻进入狩猎状态——身体前倾,羽毛紧贴,眼睛瞪得溜圆。虽然伤翅还不能飞,但扑击动作依然快如闪电。”
“2月21日,晴。最近毛球总是尝试张开翅膀,说明它的伤势恢复良好。晚上我去给毛球送饭,它突然第一次在我面前完全展开翅膀——两翼展开足有1.2米,翅膀扇动起来,带起大量的灰尘。”
……
3月初,毛球的伤口已完全愈合,我们有意识的开始增加它的运动量,在房间内简单架设了不同高度的横杆,驱赶毛球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寻找飞行的感觉。我还特意收集了一些新鲜树枝,放在房间子里让它熟悉野外的气息。毛球对这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经常用喙和爪子摆弄它们,有时还会发出兴奋的叫声。看着它的状态一天好过一天,我意识到分别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图片来源网络
树梢上的最后回望
放飞选在三月中旬的一个黄昏。车轮碾过残雪未消的山路,载着我们回到当初发现毛球的栎树林。当笼门开启的瞬间,毛球像一道灰褐色的闪电掠出,却又在五米外的栎树枝桠上蓦然收翅。它转过头来,金澄澄的瞳孔里盛着将熄的晚霞,颈羽被山风拂起细碎的波纹。我们屏息望着这个曾在杂物间炸毛的小刺球,此刻它已化作树影间一抹灵动的剪影。
暮色如墨,一寸寸浸染着整片山林。最后一片枯叶被山风卷起,擦过毛球尾羽的刹那,它突然展开双翼——那对曾在我掌心瑟瑟发抖的翅膀,此刻竟划出饱满的弧线,驮着渐浓的夜色向密林深处滑去。我徒然睁大双眼,在树冠间每一处可疑的阴影里反复搜寻,直到姜站长粗糙的手掌落在我肩上。回程时提着空荡荡的笼子,耳畔再没有熟悉的"咕咕"声作伴。雪地上的脚印深深浅浅,几片灰白的绒羽不知何时飘落其间,在清冷月光下,像被山风揉碎的省略号。
图片来源网络
生命的启示
此后,我和保护站的同事们又相继救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生命——患病的羚牛、被荆棘划伤的小鹿、在暴风雪中与母亲失散的小熊、误撞玻璃而折翼的红嘴蓝鹊......看着它们痊愈后重返山林的身影,毛球的样子总是不由浮现在眼前。当年那只炸着羽毛的猫头鹰,早已把某些东西永远留在了我的生命里——它用琥珀色的瞳孔教会我敬畏生灵的节律,用抗拒的咔嗒声提醒我谦卑,最终又用展翅的背影诠释了守护者最深的欣慰。
如今穿行在林间,偶尔会遇见枝头静立的长耳鸮。它们转动头颅的弧度,总让我想起某个雪夜,有盏温暖的灯曾同时照亮过人类与猫头鹰的眼睛。或许这就是自然最温柔的启示:当我们学会成为其他生命的月光,自己的灵魂也会被照得透亮。(文/葛炜)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