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一棵古银杏树的四季斑斓

媒体:原创  作者: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专业号: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2025/11/11 10:09:55

10月30日,《中国绿色时报》“人与自然”专栏发布《一棵古银杏树的四季斑斓》,讲述了原山白石洞景区“网红”古银杏树的四季风貌,展现了原山林场护林员常年坚守一线,守护森林资源安全,传承生态保护责任,续写着永不停息的绿色发展历程,让山更绿,变绿为美,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幸福。

图片

在山东原山的白石洞景区有一棵久负盛名的“网红”银杏树,每到秋天不仅牵挂着当地市民的心,而且吸引着北京、天津等地的粉丝长途奔袭,前去打卡、观赏。

白石洞,又名过雨岩,是一处四季景色皆宜的旅游胜地,也是银杏、流苏、鹅耳枥等古树名木众多的一片宝藏林区。而古银杏树就傲然挺立在山顶壁立千仞的过雨岩前,高耸云霄,亭亭如盖,据说已经800多年了。

岁月悠悠,时光轮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茂盛的树冠在地面投下一道道斑驳的光影,也把金色的光辉裹满遒劲的树干和斑驳的树皮。古老的银杏树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神秘、威严、煦暖,似乎并不在意自己是隐匿深山人未识,抑或是一朝峥嵘天下知,就这样注视着周围的山、树、林、虫、鸟和人,注视着大自然的演化变迁,注视着年复一年的四季斑斓。

图片

紫燕呢喃,一树翠微初绽便是整个春天

据《山东古迹名胜大观》记载:(白石洞)“山多白石,搀岩欲坠。洞在半山,有龙神祠。林壑幽深,间以枫树。每逢岁寒,霜叶松涛,点缀其间,诚佳境也。

世人喜欢白石洞,皆因深秋时节的那一树金黄。而对于常年工作在这里的原山林场工作人员而言,每一天都是责任与坚守的接续传承。春季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森林防火紧要期。与风景园林或乡野村居散落的古树保护不同,对于林区内的古树名木保护,首要的工作便是森林防火。为了有效保护包括古银杏树在内的茫茫林海不被山火破坏,工作人员也像山林间的树木一样,长年累月把根牢牢扎在林区一线,24小时守护着最宝贵的森林资源。

都说护林员对待树木,就像珍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般。在林场工作了30多年的护林员老朱,每次讲起林区这些上百年的鹅耳枥、流苏和银杏树,无不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那一刻,他不单是一名护林员,更是一名林业专家和科普讲解员。

春寒料峭,上山的台阶路两侧不时还会遇到尚未完全融化的冰雪,老朱却能对着光秃秃的树木枝头,讲述得津津有味。近年来,林场和相关部门对古树都逐一进行了登记编号挂牌,巡山的过程中,老朱和同事们会特别留意古树周围的山石是不是崩塌了,树盘是否还牢固,需不需要维护。因为这些树木都生长在台阶路两侧的山坡上,有的树木顺势而生,就像巨大的手臂一样斜伸着拦在道路上,春天到来,冰雪融化,树木根基的土石会变得松软,极易发生倒伏,老朱们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

如果说,深藏于地下的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那么,从南到北、自东向西,矗立在辽阔大地上的一棵棵古树名木,就是一部部活着的自然史和生态遗产。林业一线工作既苦也累,但更多的还是远离城市喧嚣、整日与草木打交道的寂寞。可老朱却说:“红叶漫山、满眼苍翠自然是一种美,但是我们更爱每年初春,嫩绿的新芽在古老的枝丫间绽放,垫伏了一个冬天的树木苏醒了,整个林区也苏醒了。

而这样的垫伏与苏醒,古银杏树经历了800多次。

蝉鸣嘶暑,古树给予我们的不止一片清凉

白石洞海拔585米,虽不算高,却只有山前的一条林间台阶路可登攀。及至山顶,面积则更为狭小,推开庙宇的山门三四步,迎面触手可及的便是过雨岩,真应了“开门见山”这个成语。而古银杏树就栽植在这不过几步之宽的平地上,从空中俯瞰,就像一颗硕大的明珠,被整个山崖环抱着。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古至今,白石洞留下了庙宇、石刻、佛洞等众多的人文和历史遗迹。至于古银杏树是何人栽植,却已经不可考证。银杏属于雌雄异株植物,雄株不结果,而雌株要二三十年才结果,进入盛果期也要四五十年。正因如此,民间早有“桃三杏四梨五年,无儿不栽白果园”的说法。就连栽植者本人也一定不会想到,当年的小树苗已经变成了高过岩顶的参天巨树,甚至几百公里外的人们都争相观看他栽植下的这棵银杏树。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一点,在白石洞体现得淋离尽致。古银杏树东侧山崖下有一眼天然的“长寿泉”,常年流淌,不曾干涸。当地市民不仅上山观树,而且打泉水、煮茶、在树下乘凉,听着淅淅沥沥的泉水从山崖上滴下,甚至清凉,好不惬意。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尤其是在北方干旱地区,游人对江河湖海泉潭溪无不热爱。然而,自然界的水既能给游人带来惬意,也会给林场工作带来麻烦。由于白石洞两山夹一谷的特殊地形,每逢雨季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有一年突降暴雨,泥水从山的两侧倾泻而下,全部汇集到山前的台阶路上,淤泥不仅堵塞了道路,而且使部分树木的根部也露了出来。老朱他们冒雨一锨一锨、一车一车将淤泥全部清理干净,对受损的树木进行扶正、固本。

古银杏树虽然栽植在较为平坦的地方,受到泥石流危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紧邻过雨岩,也要时时提防上面的落石对树木造成砸伤。正因如此,工作人员会定期对古银杏树的围栏进行维护、更换。

游人看到崭新的围栏自然高兴,纷纷在上面挂上祈福的红布条,寄托各种美好的祝愿。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向古树祈福的传统习俗,而银杏树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是全球最古老的树种,被称为“世界第一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古银杏树不仅是生命力长久的象征,也寄托了祈福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有灵的信仰。

红叶漫山,一棵古树与深秋的约定

秋天的白石洞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也是世人眼中银杏最美的季节。

“十一”刚过,古银杏树就成了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最大的牵挂,仿佛到白石洞看银杏树已经成为每年不变的约定。隔两天就有游客打电话咨询“山上的银杏黄了没有”,若是有人在这个时间发了古银杏的视频,必定引得一众人追问“是今年拍的吗”。有一年初冬,一树银杏叶刚刚泛起微黄,突然气温骤降,一场小雪过后满树叶子几乎一夜落尽。着实令翘首以盼的众人痛惜不已,那样子倒颇有些有错失挚友相约的落魄。

终于,在阳光、温度、雨水等大自然这个魔术师的造化之下,银杏树扇形的小叶子开始渐渐由绿转黄,最终变成灿灿金黄,整棵树闪耀着醉人的光芒。相隔几公里远,人们就能看到它站在山顶的伟岸身影。登上白石洞,古银杏树与红色的古庙、白色的山崖、绿色的群山交相辉映,一幅自然的画卷正在金秋缓缓展开。身着各色古装服饰的俊男靓妹们或衣袂飘飘,在古树下摆出各种姿势;或擎一柄油伞,打古树下漫步走过。那一刻,古银杏树恍惚间又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宋元明清。

不知是因为一只松鼠在枝丫间灵动跳跃,还是秋风拂过,吹得树枝轻轻摇曳,金色的树叶化作一只只蝴蝶,翩然落下,渐渐地在古庙的地砖上铺起薄薄的一层金黄。面对游人的增多,景区一方面会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借此宣传古树保护知识,另一方面也会悉心地从山下捡拾许多其他银杏树的落叶背上来撒在树下,方便游人拍照打卡。

漫天寒英,800次的蛰伏期待又一个春天

随着冬天的到来,古银杏树在卸下一身华丽盛装的同时,似乎也褪去了游人对于到此游玩、拍照、打卡的热情。天萧瑟了,山也肃穆了,仿佛金秋时节的繁华热闹都不曾来过,只是800多年来古银杏树一个又一个的梦而已。

没有了枝繁叶茂的装点,人们似乎更注意到古银杏树粗壮的树干竞是如此伟岸。

自然,若是来一场大雪,晶莹洁白的雪花裹满了枝头,古银杏树也有一种别样的美丽。然而,在人们注意不到的地方,往往并不缺少向上而生的力量。老朱们的工作仍在继续,及时清理风折树枝,加固古树附近的围堰,走进校园开展古树保护进课堂活动,组织人员在林区外围打烧防火隔离带……

这一刻,古老的银杏树也在默默地积蓄着力量,期待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作者:曹钢

摄影:岳西旺

阅读 26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