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
“蜡梅”还是“腊梅”?正解在这里
农历腊月,蜡梅香彻,当我还在踏雪赏“梅”之际,另一群人,为了蜡梅的名称问题,却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
有人认为应该写作“腊梅”,因为是在腊月开的;
有人认为应该写作“蜡梅”,因为其花瓣像蜡质的一样。
还有人认为“腊梅”指的是腊月的梅花,并非蜡梅。
是不是快被绕晕了呢,甚至连蜡梅和梅花都分不清了。
那我们先来搞清楚:蜡梅是不是梅?
蜡梅
梅
这个问题其实古人已有定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过:“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按照现在最新的APG IV分类系统,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属于蜡梅科蜡梅属,而梅花(Prunus mume)属于蔷薇科李属,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举个例子,如果按照亲缘关系由近到远排序大概是 梅<李<苹果<桑<大豆<葡萄<牡丹<莲<毛茛<蜡梅<睡莲,可见蜡梅和梅的关系甚至比葡萄与梅的关系还远很多。
那么到底该用“蜡”还是“腊”字,宋代黄庭坚在《黄庭坚诗集注》中说得通透:“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工燃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这是第一次科学记载蜡梅得名的由来。
而“腊梅”一名,出现更早。如唐代的杜牧写过“越嶂远分丁子水,腊梅迟见两年花”,崔道融写过“故里琴樽侣,相逢近腊梅”。
但是这里提到的腊梅都没有具体的形态描述,因此并不能确定写的是腊月的梅花还是蜡梅。后来蜡梅和腊梅混用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包括旧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写作“腊梅”,并且只有这一个写法,直到1998年初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才将“腊梅”更改为“蜡梅”,并且将“腊梅”一词处理为别名。至于“腊梅”解作“腊月的梅花”,实则指梅一说,虽不敢说没有,但到底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时候“腊梅”一词还是指蜡梅。
蜡梅科与蔷薇科的系统位置,上为蜡梅科,引自APG IV海报
所以现在“蜡梅”才是Chimonanthus praecox的中文正式名,至于说成是“腊梅”有没有错,窃以为不必过分苛责,正如蕺菜(Houttuynia cordata)被很多地方叫做鱼腥草,也有很多地方叫做侧耳根一样,言者知其意,闻者达其心,并无所害。植物学界名称混乱的问题比比皆是,比如有的地方把落葵(Basella alba)叫做“木耳菜”,而现在木耳菜专门指菊科的那个木耳菜(Gynura cusimbua),试想如果有人恰好听说过“木耳菜可以吃”(落葵确实是可以吃的),并且又刚好认识菊科那个木耳菜,会不会把菊科那个木耳菜当做落葵而“大胆尝试”呢?没有毒到还好,顶多到处发帖询问“为什么木耳菜那么难吃?”,而若是换做有毒的植物,恐怕连发帖的机会都没有了吧?像这种问题才更应该重视。
“腊梅”解作“腊月的的梅花”时则应该注明其意,以免读者误解。科学工作者需要保证该物种正式的名称只有一个,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了解植物名字背后的意义,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未尝不是一种对文化的丰富。(雷家俊 作者系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志愿者)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