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中秋望月
七绝 • 平水韵
秋高气爽旅羁时,
玉镜悬空映古祠。
银汉无声流碧落,
此心遥寄与君知。
乙巳中秋书
编辑诗评:
《丽江中秋望月》:一场跨越时空的月下对话
当现代人的脚步匆匆掠过青石板路,当手机屏幕的冷光取代了星月的清辉,一首《丽江中秋望月》却以古典的姿态,将我们拉回那个银汉无声的夜晚。这首乙巳中秋所作的绝句,不仅是一幅丽江古城的月夜图,更是一次灵魂与自然的深度对话,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传递。
一、月下古城:时空交错的诗意空间
"秋高气爽旅羁时,玉镜悬空映古祠",开篇两句便构建了一个多维的时空坐标。秋高气爽点明时令,旅羁时暗示游子身份,玉镜悬空则将天上的明月与人间古祠相连。这种连接并非简单的景物叠加,而是通过"映"字,让月光成为连接天地、古今的媒介。丽江古城的古祠在月光下显得愈发神秘,仿佛每一块青砖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而游子的目光则在这光影交错中,完成了对历史与自我的双重审视。
诗人选择中秋这个特殊节点,绝非偶然。在中国文化中,中秋不仅是团圆之日,更是人与自然、人与人情感共鸣的高潮。丽江的明月,在此刻超越了地理界限,成为所有游子共同的精神图腾。当现代人习惯于用视频通话代替面对面相聚时,这首诗却提醒我们:有些情感,只有通过月光这样的古老媒介,才能得到最纯粹的表达。
二、银汉无声:宇宙尺度的情感共鸣
"银汉无声流碧落",这一句将视野从人间拓展至宇宙。银汉的静默流淌,与人间古祠的庄严形成微妙呼应。诗人没有使用"璀璨""辉煌"等常见词汇,而是选择"无声"来描绘银河,这种反差恰恰凸显了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在无声的宇宙面前,人类的悲欢离合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但正是这种渺小感,反而让"此心遥寄与君知"的情感显得愈发珍贵。
这种情感传递的方式,颇具禅意。诗人没有直接诉说思念,而是将心意托付给明月,让月光成为信使。这种表达方式,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含蓄美,又暗合了现代人对"距离产生美"的认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这种"无声"的交流方式——不是通过文字或语音的直接传递,而是通过某种超越语言的媒介,让情感在空间中自然流淌。
三、望月者说: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与突围
作为一首旅羁之作,《丽江中秋望月》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我们身处一个可以随时与世界相连的时代,却常常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我们可以瞬间获取海量信息,却难以找到真正的精神共鸣。诗人在丽江的明月下,找到了破解这一困境的钥匙——那就是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在古老的仪式感中重新发现自我。
"此心遥寄与君知"的结尾,既是对特定对象的思念,也是对所有孤独灵魂的呼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像古人那样,静下心来,让月光穿透心灵的迷雾?诗人用这首诗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只要我们愿意停下脚步,抬头望月,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就永远不会断裂。
四、结语:一轮明月照古今
《丽江中秋望月》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现代生活的方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或许更需要这样的诗歌——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头顶那轮共有的明月;无论身处何方,都要保持一颗能与自然对话、与他人共鸣的赤子之心。
当乙巳年的中秋明月再次升起,我们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让月光洒在脸上,让心灵回归最本真的状态。或许,这就是这首诗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
赋诗:刘尚林
编发:谢佳颖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