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从“三无社区”到全国文明单位,看丽江这个社区的逆袭之路

媒体:丽江融媒  作者:内详
专业号:玉龙雪山保护区管护局 2025/8/6 12:36:51

从“三无社区”到全国文明单位,看丽江这个社区的逆袭之路

 

在古城区西安街道文汇社区“益汇”假期班的教室里,学生和语芯正与50多名孩子齐声诵读古诗。“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公益托管班。”她说,“每次都有新收获,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还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

图片

“益汇”假期班的“教室”里,孩子们一起背诵古诗。(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这间充满童声的教室,正是全国文明单位——古城区西安街道文汇社区为民服务的生动缩影。

面对这个常住人口超万人的混合型社区,文汇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春媛说:“‘一老一小’是社区服务的重点,‘文汇家’理念的核心就是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其中,‘益汇’品牌正是撬动服务精细化的重要支点。”

图片

古城区西安街道文汇社区。(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益汇”品牌:160期活动织就服务网络

“我们社区有三个‘多’:小区多、老人多、小孩多。”李春媛介绍道,社区打造党建引领“益汇”(取公益、惠民、汇聚之意)品牌,以民族团结活动、离退休干部活动、文化传承活动、红色教育活动、“一老一小”服务为主要活动类型,广泛开展趣课堂、趣生活、趣乐园、趣研学等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各个角落。

图片

社区的50多名孩子参加“益汇”假期班。(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翻开活动记录册,“益汇”系列活动已开展160期:青少年在科普课堂上探索星空的奥秘、“银发先锋”志愿队巡逻守护社区安全、各族居民在“石榴广场纳百川”上载歌载舞……这些活动激发了生机与活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社区日常肌理。而假期托管班作为“益汇”的重要支点,通过非遗体验、社会实践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社会大课堂”中成长。

“公益托管班切实解决了假期‘看护难’问题。课程设计特别丰富,孩子在这里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感恩。”社区居民和丽红感慨道。

图片

社区道路干净整洁。(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红色物业:集体经济破局反哺民生

“以前我们是典型的‘三无社区’:无资产、无土地、无收入。”文汇社区副主任杨婧告诉记者,2019年12月,社区党委成立了古城区首个“红色物业”——文汇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3年间打破社区的“三无”困境,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约200万元,最高年份经济增长率超过120%。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红色物业”,不仅找到了服务的切入点和立足点,还找到了壮大集体经济的着力点,改变了“等”和“靠”的被动局面。

图片

社区工作人员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这笔“民生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温暖:“爱心食堂”为长者提供优惠午餐,“益汇奖学金”激励学子成长,“邻里文化节”“文汇十美表彰”“石榴广场纳百川”“老年人集体生日会”等品牌活动年均惠及上万人次。这些精准服务将党的温暖转化为一日三餐、一堂一课、一扶一助的日常关怀,居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居民自治:人人参与激活文明基因

居民赵似桔亲历了社区蝶变:从前自建房门前随意栽种、粪肥异味刺鼻。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每月15日的“平安夜巡查”、28日的全民清扫日,居民与志愿者携手守护家园,环境整洁已成常态。“人人参与,整个社区变得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社区就像一个文明的和美大家庭。”赵似桔说。

图片

居民们自觉做好门前卫生。(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患慢性病的老人有健康管家定期提醒复查,老年乐学班传出嘹亮的歌声……“以前觉得‘老有所乐’是口号,现在也成了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在这个社区里,我们都感到非常幸福。”社区居民和成英的感慨道出群众心声。

图片

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开展宣传工作。(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文明勋章:千家万户共绘幸福图景

走进社区荣誉室,一块块牌匾熠熠生辉。近年来,文汇社区取得了多项荣誉,有国家级荣誉: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级荣誉: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市级荣誉:丽江先锋十佳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关工委示范社区等。但更动人的是社区生活中的那一幕幕:“爱心食堂”里,用餐老人的碗里冒着热气;参加假期班的孩子,举着刚完成的扎染作品欢呼;月光下,志愿者巡逻队留下的挺拔身影……

图片

李春媛(右一)正在和同事们交流社区工作。(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这些荣誉属于每个把社区当‘家’经营的文汇人。”李春媛说,社区将继续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延伸更多服务触角,为老人、小孩、党员等群体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图片

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让社区老党员学习“不掉队”。(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暮色中,假期班的孩子牵着家长的手走过花团锦簇的小巷,歌舞声从广场上飘起,巡逻队员的手电光划过整洁的路面。在这里,文明已化作万家灯火的温暖日常。

阅读 9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